<
t5b8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自古红楼出才子 > 第1334章 依老夫之见,王巫山当为会元(第二更)
    第1334章

    只是,这段时间的上课,则不像前段时间那般辛苦,而这些已经参加了武举的学子们其实内心也很紧张,也很焦燥。

    可是当坐进了教室,拿起了课本,回到了这大半年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的地方之后,心情都很快宁静了下来。

    一群负责审卷的官员们正尽聚于审稿处,翻看,审阅着自己手中的那一张张试卷,不得不说,这些枢密院的官员们,在面对这其中的大多数试卷时,表情都显得十分地嫌弃。

    为啥,因为没文采,不少人的军略策问通篇看下来,就像是一个木衲到极点的人,在那里干巴巴就事论事。

    这让这些喜欢文采风流文章的官员们份外的痛苦,反倒是旁边几名军方的审卷官却频频颔首,没废话,简练,直剖问题,这就是好文章。

    每一份被考官们传阅之后写下他们评定之语的考卷都会传到里边的那个屋子里,那里边还有三位大佬,一位是枢密院的章楶,一位是兵部邓尚书,还有一位则是三衙之中的军方大佬。

    那些给出了评价的试卷都会递交到此,由三位讨论给出最终的评价。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军略策问文章,几乎都没有找出一篇那种文采菲然,让人拍案而起,反复摇头晃脑,念诵其中经典之言的军略策问。

    这下子,让邓尚书陷入到了深深的迷茫之中,王洋王巫山他可是文状元,他的文采自然是极好的,不然也写不出那些流传于东京汴梁青楼馆阁的诗句。

    可是眼下,居然一份引起邓尚书警惕的,或者说猜测出可能是王洋身份的试卷也没有。

    这让邓尚书蛋疼不已,只是,邓尚书并没有想到,王大官人这货,也就是个文抄公,他的那些诗词的来历嘛,就不消说了,至于他的文采,呵呵……

    你要是让他用白话文写《金鳞岂是***》,又或者是《江山***》。王大官人绝对能够给你写出十来本经典名著不带重样的,可你要让他去创作文言文体的文章,那倒还真不如落榜的进士科举子。

    所以,邓大尚书,还有其中几名得到了交待的考官生生把眼珠子从金鱼眼瞪成了重症青光眼,愣是找不出一份让他们觉得文采飞扬的试卷。

    而这帮子兵部官员的举动,亦引起了那章楶的注意,不光是那些兵部心怀鬼胎的官员们有这样的心思,章楶这位老司机也同样很警惕。

    他几乎就没有在里屋呆着,而是一直在外面游荡,时不时的便拿起了一份试卷来过过目。

    可惜的是,谁都没能发现,不过,军略策问之中,却有二十余篇,虽然文采不足,但皆精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

    当然,拍案叫绝是的多那些三衙的军方大佬,还有熟知军事的枢密院诸官,这二十余篇文章,都被压在了案头。

    而里屋的几位大佬们开始讨论起来,最终,二十三份有些许文采,但是其战略眼光和那军略策问方面更加显得成熟的一份策问被计为上等。

    约有八十份被评为中等,余者,皆下等。

    等到了全部确定之后,自然就到了揭晓答案之时,而王洋王巫山的名字,正在那二十三份上等卷中。

    “……王巫山的武略成绩如何?”章楶深吸了一口气,转过了头来朝着旁边的一名官员询问道。

    “皆上等,其中,有四科为上等优。”那名官员飞快地翻查着名册,很快,就将王洋给挑了出来。“他武略成绩,位列第一……”

    “……”这下子,那些已经审卷完皆,凑到了里屋门口偷听消息的一干文武此刻都表情微微抽搐。

    “这家伙怕是武举会元了……”所有人的脑袋里边,都不约而同的冒出了这句话来。

    “不知邓尚书意下如何?”章楶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先是写下了数人的名字,然后递给了身边的邓尚书。

    “下官觉得不太妥当,我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有国文人考武举而中会元之先例。”邓尚书的脸阴沉沉地,黑得怕人。

    “我说邓大人,都到了这份上了,你又何必还为了这样的小事情胡搅蛮缠呢?依老夫之见,王巫山当为会元。章大人你是主考官,不知章大人以为如何?”

    “老将军之言,甚合吾意,那便是他了!”章楶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在王洋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

    看到了这一幕,邓尚书不由得闷哼了一声,拂袖离开了里屋。

    而那章楶哈哈一笑,根本就没有理会那位气极败坏的邓尚书,开始提起了笔,将那一个个的名字,抄录下来。

    而没有多久,宫中,传来了天子赵煦爽朗的笑声,唔……与其说是爽朗的笑声,倒不如说是很兴灾乐祸的大笑。

    清晨时分,尚未开榜,这里却已经早提得满满当当,小商小贩们正在贩卖着早点,这些前来等待开榜的学子们都嘴里边嚼着,手里边拿着,时不时的东张西望,都满心期待着贴榜的人到来。

    一干太学学子都在那里聚拢成一团窃窃私语,那帮子纨绔子弟,虽然得到了放假,却也没有像以往一般,睡到日上三杆,而也是早早的就赶到了发榜之地,跟那些熟悉的同窗打了招呼之后,蹲在一块吹牛逼,一面焦急不安地等待着发榜。

    心思焦急的人可不仅仅只有他们这些参与科举的当事人,还有那些立身于朝堂之上,正在议论朝政的大臣们。

    儿孙的成绩如何,到底能不能自己争气的通过武举,这让那些军方大佬的内心颇有些忐忑。

    而那些刚刚上朝的文官们则是揣揣不安,心神不宁,因为之前的武略的比拼,已然让收到了消息的那些官员们意识到有些不妙。

    原本还以为那帮子纨绔子弟,不会出乎自己等人的预料之外,武举的武略考试成绩会一塌糊涂,可是,那些纨绔子弟们的表现,或者说,太学武科的整体表现,着实让整个大宋的官吏阶层都大吃一惊。

    他们的武略考试的整体成绩,显得那样的出类拔萃,甚至就连那武学都犹自不如,现如今,那些之前曾经跟王洋打赌的朝臣们此刻更是忐忑不已,毕竟,当着天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王洋这个家伙当面道歉,这绝对是一种很扎心,很丢脸面的行为。

    等于是在向所有人展示,他们这一大帮子大宋能臣干吏眼光不足,能力不行,所以输给了他王巫山。